﹝記者林明宏/南投報導﹞

「就這樣輕輕的把蛋殼敲碎,用夾子把蛋殼黏在畫板上,然後重複上漆、刨亮、陰乾、上漆、刨亮、陰乾…」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周玉霞笑稱蛋殼漆藝品創作過程有如國父革命,要歷經11次上漆才能完成,過程雖有些呆板枯燥,但每幅漆藝品販售所得,卻是支持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老人送餐服務的重要經費來源,所以不能鬆懈。

位於國姓鄉福龜村的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,從921地震後從事老人送餐服務至今已逾6年,鑑於政府機構經費補助愈來愈少,協會理事長邱慶禧在2年前,找來薪傳獎得主黃淑麗教導社區媽媽製作漆器,以國姓3級古蹟糯米橋為背景,利用蛋殼製作漆畫,社區媽媽們經歷半年摸索,終於完成第1件作品。

邱慶禧指出,協會每天要送出近200個便當給有需要的老人,但是政府補助只有50個。這2年漆藝品的製作,不僅為協會開闢些許財源,也讓社區媽媽們在送餐之餘,也習得一技之長。

周玉霞指出,在協會上班,除了幫忙洗菜、裝便當、送餐外,漆藝品的製作也是工作重點,為營糯米橋在不同角度的光影,有些蛋殼經過烘烤處理,呈現黃褐色,由於每位工作人員對蛋殼得處理不一,因此,每幅漆藝品都是獨一,部會重複。

夏桂香表示,漆藝品的製作並不難,難的是過程的單調與重複。一幅作品必須要重複上漆、陰乾、刨亮、上漆、陰乾11次,費時至少1個月,但想到這些作品完成上市後的販售所得,就可轉為老人送餐經費來源,內心就覺得相當幸福。

社區媽媽的作品,目前在日月潭涵碧樓飯店、台北市新光三越百貨公司和台北傳藝中心均有販售。

用蛋殼結合漆畫所呈現的國姓鄉三級古蹟糯米橋,不僅生動且有濃濃的愛心故事。

用蛋殼結合漆畫所呈現的國姓鄉三級古蹟糯米橋,不僅生動且有濃濃的愛心故事。

最後修改日期: 2022-03-14

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