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聯合報 / 記者張家樂、賴香珊/南投縣報導】
九二一地震發生後,南投縣國姓和中寮鄉成了重災區,很多人連吃三餐都成了問題,在最黑暗的時候,一群在地人看到比自己悲慘的災民處境,自發性地加入為災民送餐,十九年來未曾間斷,也逐漸轉型、擴大為協助長者和弱勢的在地公益團體,為災後重建寫下感人的一頁,也吸引外國團體前來觀摩。
邱慶禧經營機車行,修車師父在九二一大地震時被壓在瓦礫堆裡喪生。邱慶禧悲傷之餘,看到全鄉多處成了廢墟,很多劫後餘生的鄉親家園和親人都沒了,連吃飯都有問題,他結束機車行,加入當時管理全民善款的「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(簡稱全盟)」工作站,全心投入災民送餐。
每天清晨五點,邱慶禧就到草屯鎮果菜市場買菜,他也駕車大老遠到新竹漁港買魚,只因價格較便宜。一開始,房屋全倒受災戶、獨居老人是他的送餐對象,國姓鄉幅員大,送一個便當騎車十幾公里是常有的事,災民都慶幸,還好有「邱仔」幫忙。
但送著送著,邱慶禧發現許多不符送餐資格、但處境堪憐的邊緣戶也需要幫助,邱慶禧起初自掏腰包,一家一家地送餐,但邊緣戶越來越多,只好對外勸募,由於送餐績效好,在政府與全盟相繼退場後,邱的送餐團隊「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」收到的善款沒有停過,送餐服務一路走到今天。
有的老人不吃稀飯,有的不吃甜食,協會廚房都加註,滿足長者的需要。當時的行政院長謝長廷來觀摩,感慨地說,「民間團隊竟能做到這麼細緻」。邱慶禧說,送餐能延續十九年不墜,唯一的要訣就是「用心」。
南投縣中寮鄉北中寮七村舊名「龍眼林」,靠近九二一震央的九份二山,震後災情慘重。震後村民集結在龍安宮廟埕煮食,救援物資不斷進入,災民開伙點隨之增加,「龍眼林福利協會」因而成型。
協會理事長蘇如輝回憶,當時村內婆媽都去各個工作點幫忙煮飯,讓災民可就近用餐,大家共食、也互相打氣。災後重建,民眾生活重回正軌,龍眼林福利協會卻沒解散。
蘇如輝說,從震後共同開伙,到現在的老人送餐服務、協助照料在地弱勢、長輩,十九年不間斷,也是南投少數還在運作的公益團體,送餐範圍也擴及整個中寮鄉。協會財務雖然拮据,但多虧不少婆媽志工協助備餐,送餐員每天不辭辛勞奔波上百公里,才能讓善行延續至今。
文章轉自-聯合新聞網